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為一種含硫氨基酸,是蛋氨酸代謝過程中的重要中間產物。同型半胱氨酸于1932年由De Vgneaud發現,其結構式為HSCH 2 (NH 2 )CO 2 H。血漿中存在氧化型和還原型HCY兩種形式 ,氧化型含二硫基,包括同型胱氨酸和胱氨酸;還原型含硫基,包括同型半胱氨酸及半胱氨酸。正常機體存在少量同型半胱氨酸,還原型僅占2%。HCY轉化的主要途徑有兩條:(1)甲基化過程,即通過葉酸循環途徑,有甲基四氫葉酸作為甲基供體,VitB 12 作為輔因子,在蛋氨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形成L-蛋氨酸。葉酸循環中的限速酶為5,10-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2)轉硫過程,由VitB 6 依賴的胱硫醚β合成酶催化完成,代謝產物進入三羧酸循環或由尿排出 。
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自20世紀60年代初在尿中被發現以來,同型半胱氨酸被認為與多種先天性代謝缺陷疾病有關,如胱硫醚β合成酶缺乏造成高同型半胱氨酸尿癥。近年來發現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突變后形成的熱不穩定型表型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相關聯,這一基因有可能作為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遺傳學檢查的主要基因型。
2 HCY實驗室檢測方法
zui早檢測同型半胱氨酸是氨基酸分析法,Ueland等測定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后經改良,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2.1 同位素法 由Refsum等 1985年建立的方法。該方法通過 14 C標記的腺苷與HCY縮合后,經色譜分離,液體閃爍計數放射強度來測HCY濃度。該方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但操作繁瑣且有放射污染,未能推廣使用。
2.2 色譜法 1987年Stabler 首先報道了氣相色譜―――質譜法測定同型半胱氨酸。該法可同時測定半胱氨酸、蛋氨酸、胱硫醚和甲基甘氨酸等多種物質。雖然靈敏度、特異性好,但儀器價格昂貴而不能推廣。液相色譜法(HPLC)是目前比較成熟且推廣使用的方法,不足之處是樣品處理、層析條件、樣品檢測及定量的諸多變異,使其難以標準化。Fiskertrand 等首先于1993年用全自動液相色譜法對血漿和尿液的HCY和硫醇物進行測定。HPLC根據衍生方式(柱前或柱后衍生)、檢測方法(熒光、電化學)可分為多種方法。應用HPLC準確測定同型半胱氨酸需要優良的設備、高超的技術經驗和應用HPLC方法適當的時間,另外選擇和制備內部質控也相當重要。
2.3 免疫學法 該法應用特異性的抗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單克隆技術,采用熒光偏振法或免疫法測定HCY。美國雅培公司采用全自動熒光偏振免疫技術 ,用AXSYM儀器檢測HCY,反應原理為:正常人血漿中HCY約1%以還原型存在,70%與白蛋白結合,30%形成小分子二硫化物。血漿標本在含二硫蘇糖醇的預處理液作用下,HCY、混合的二硫化物及蛋白結合型等均被還原成游離HCY形式(tHCY):tHCY在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SAH)水解酶和過量腺苷存在下,被轉換成SAH;預稀釋的SAH混合物、抗-SAH單克隆抗體及標記的熒光S-腺苷-L-半胱氨酸示蹤物一同孵育,儀器自動檢測偏振光的改變,即可測出標本總HCY水平。此方法快捷、操作簡單、自動化程度高,可減少人為誤差,具有良好的準確度與精密度,適合大多數臨床實驗室應用。
3 同型半胱氨酸測定的臨床應用
3.1 心腦血管疾病 Welch等 認為同型半胱氨酸與低密度脂蛋白反應經吞噬細胞吞噬,細胞“破碎”沉積于血管壁,通過一系列反應并有副產物氧化放出,損傷血管壁后,平滑肌細胞分裂修補造成“疤痕”。Dr.McDonnel指出同型半胱氨酸改變凝血因子水平,造成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壁的粥樣硬化處等等。臨床上,在跟蹤5年近1500個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男性中發現,排除其他因素后,其心臟病的幾率增加3倍 。每增加5μmol/L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膽固醇升高0.5mmol/L一樣,對冠狀動脈疾病發生具有相同的危險性,中年男性局部缺血性心臟疾病機會增加1/3 。許多研究表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隨著頸動脈硬化、狹窄的加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隨之升高,且男性的水平高于女性,這可能與雌激素對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的影響以及男性肌肉容量比女性大有關 。在評價和預測頸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時,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測定敏感性及可信度均高于其他血脂檢查項目。
3.2 Alzheimer老年癡呆?。ˋD) 自1907年描述AD來,有 關其病理和病因還不清楚。AD患者腦脊液中VitB 12 濃度較其他類型的癡呆患者低,Jooston等研究發現AD患者的HCY水平和甲基丙二酸(VitB 12 減乏的標志)較非癡呆患者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可能是繼ApoE 4 之后的另一個增加血管疾病和AD危險性的生物因子。
3.3 葉酸缺陷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在葉酸缺乏患者中明顯增高。HCY是甲硫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其形成必須有β-胱硫醚合成酶和N 5 ,N 10 -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以及維生素輔助因子(葉酸、VitB 12 、VitB 6 )的作用。因此,影響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zui主要的因素是遺傳性β-胱硫醚合成酶和N 5 ,N 10 -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的基因突變和葉酸、VitB 12 、VitB 6 缺乏。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和血漿葉酸濃度呈負相關,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檢測對葉酸缺陷的指導作用可以彌補常用實驗項目的不足。Semen等 提出同型半胱氨酸>14μmol/L時,應該用葉酸、VitB 12 、VitB 6 治療。許多學者認為提高葉酸、VitB l2 、VitB 6 的濃度,在較短時間內就可有效地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
3.4 脂代謝的影響 同型半胱氨酸在血漿中能自我氧化,形成半胱氨酸混合二硫物,其與LDL發生聚集,產生活性氧(包括超氧化物、過氧化物等),促進泡沫細胞形成;與此同時活性氧,尤其是過氧化氫與自由基一起促進LDL氧化,促進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和引起血管內皮細胞損傷,zui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同型半胱氨酸的研究 。